首页 > 运动养生

传统健身术及养生法

网友投稿 运动养生 2013-07-02

运用传统的体育运动方式进行锻炼,以活动筋骨,调节气息,静心宁神来畅达经络,疏通气血,和调脏腑,达到增强体质,益寿延年的目的,这种养生方法称为运动养生,又称为传统健身术。

一、运动养生机理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经常而适度的进行体育锻炼,对机体有如下好处:

1. 可促进血循环,改善大脑的营养状况,促进脑细胞的代谢,使大脑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有益于神经系统的健康,有助于保持旺盛的精力和稳定的情绪。

2. 使心肌发达,收缩有力,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脏的活力及肺脏呼吸功能,改善末梢循环。

3. 增加膈肌和腹肌的力量,促进胃肠蠕动,防止食物在消化道中滞留,有利于消化吸收。

4. 可促进和改善体内脏器自身的血液循环,有利于脏器的生理功能。

5. 可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及内分泌功能,从而使人体的生命力更加旺盛。

6. 增强肌肉关节的省略,使人动作灵活轻巧,反应敏捷、迅速。 正因如此,勤运动,常锻炼,已成为广大人民健身防病的重要措施。

二、气功保健 运用传统的气功方法进行自身行气的锻炼,以达到增强体质、抗病防老的目的,这种养生益寿的方法,称之为气功保健。

1、 养生机理 气功是着眼于“精、气、神”进行锻炼的一种健身术,它通过调身、调息、调心等方法来调整精、气、神的和谐统一。调心则意念专注,排除杂念,它静以养神;调息则呼吸均匀和缓,气道畅通,柔和以养气;调身则经络气血周流,脏腑和调,从而做到“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通过系统的锻炼,可以使 “精、气、神”三者融为一体,以强化新陈代谢的活力,使精足、气充、神全,体魄健壮,生命自然会延长,推迟衰老。

2、五禽戏 禽,在古代泛接续禽兽之类动物,五禽,是指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戏,即游戏、戏耍之意,所谓五禽戏,就是指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的动作,组编而成的一套锻炼身体的功法。

3、太极拳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的健身拳术之一。由于其动作舒展轻柔,动中有静,园活连贯,形气相随,外可活动筋骨,内可流通气血,协调脏腑,故不但用于技击、防身,而且更广泛地用于健身防病,深为广大群众所喜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传统养生法。

4、八段锦 八段锦是由八种不同动作组成的健身术,故名“八段”。因为这种健身功作可以强身益寿,祛病除疾,其效果甚佳,有如展示给人们一幅绚丽多彩的锦锻,故称为 “锦”。 八段锦是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健身术,据有关文献记载已有八百多年历史。早在南宋时期,即已有《八段锦》专著。明代以后,在有关养生专著中,多有记载,如冷谦的《修龄要》、高濂的《遵生八笺》等书中,都有八段锦的内容。清代的潘霞在其所著的《卫生要求》中,将八段锦略加改编为“十二段锦”。此外,尚有 “文八段”(从式)和“武八段”(立式)等不同形式。为了便于推广流传,还有人将其编成歌诀。由于八段锦不受环境场地限制,随时随地可做,术式简单易记易学,运动量适中,老少皆宜,而强身益寿作用显著,故一直流传至今,仍是广大群众所喜爱的健身方法。

5、易筋经 “易”指移动、活动;“筋”,泛指肌肉、筋骨;“经”,指常道、规范。顾名思义,“易筋经”就是活动肌肉、筋骨,使全身经络、气血通畅,从而增进健康、祛病延年的一种传统健身法。

太极拳的健身小魅力

太极拳的魅力在于具有较高的健身养生功效。许多科技工作者对太极拳的功理、功法进行了各种测试与研究,结果表明,太极拳运动完全符合科学健身的规律,它对人体的神经、循环、呼吸、消化、骨骼、关节以及肌肉等,都有积极的影响。

1.对神经系统的调节

练习太极拳要求做到心平气和,精神内守,用意念引导动作,处处柔缓圆活,速度均匀而有规律。这就需要在与人体各个肌群相应的运动神经中枢之间,以及运动神经中枢与植物神经中枢之间达到高度的协调。这种有规律的调节过程,能改善各种器官的功能。现代医学研究得出,长期练习太极拳者,脑电波的清醒波占主导地位,大脑处于良好的觉醒状态,这种状态能增强人体的内脏功能及免疫能力。因此,坚持太极拳锻炼,对神经衰弱、失眠、头晕、记忆力弱,以及由神经系统功能障碍造成的其他疾病,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2.对循环系统的调节

常言道:“人身血脉似长江,一处不到一处伤。”这形象地说明了人体气血畅活对健康的重要性。太极拳是一种螺旋式的弧形运动,这种运动过程对血管与淋巴管能起到良好的机械按摩作用,促使阻塞的或狭小的动脉两侧的小血管分支得以扩张,保持气血畅活。同时,太极拳的练习又要求全身肌肉的放松,从而反射性地引起血管舒张,最终减轻心脏负担,使高血压得以下降。因此,经常练习太极拳可以明显提高心肌的机能,改善心脏的泵血功能,降低血管阻力和血黏度,从而对心、脑血管系统的疾病起到良好的防治作用。

3.对呼吸系统的调节

太极拳运动中的开、合、虚、实动作,要求与呼吸相结合,即实为呼,虚为吸。练习太极拳时,要气向下沉,即“气沉丹田”。这样可以保持胸宽和腹实的状态,使得胸部舒适、自然,腹部松沉,从而能有效地放松紧张的呼吸肌,改善肺通气量,增强肺脏的代偿功能,延缓肺腑呼吸系统的衰老。因此,练习太极拳能有效地防治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道疾病。

4.对消化系统的调节

练习太极拳,要求做到呼吸深长、“气沉丹田”,这样能增加膈肌和腹肌的活动幅度,对胃肠等器官起着一定的按摩作用,进而增强胃肠蠕动,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和胃肠等内脏器官的血液循环,最终提高胃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因此,长期练习太极拳,对消化不良、便秘、慢性胃肠炎等消化系统的疾病均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5.对运动系统的调节

练习太极拳时要求做到松静安舒,以意领气,用意念引发劲力。这种劲力是在意念的引导下呈螺旋式运动时产生的,它发源于腹部,并通过腰部运至四肢,最后到达手指和足尖。这种螺旋式运动过程,能诱发机体内部的自动按摩,加快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因此,长期练习太极拳,不但能保持骨骼、肌肉应有的弹性和韧性,使各关节周围组织的营养状况得以改善,而且还对关节变形、肌肉萎缩等病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健身推荐太极舒筋功

舒筋功是太极拳法中一个重要的基础,无论太极、形意、八卦,对筋、骨、髓、肌肉、皮毛等全方位的训练,都极为重视。

就太极拳而言,在盘架中,也能达到舒筋开骨的目的,但一般的习练者是很难掌握这种训练方式的,所以前贤们去粗取精,汇成舒劲功传与后人,这样更利于初学者的掌握。对筋骨的训练主要是开筋、润筋、养筋,人体之筋如同橡皮条,长期伸拉会使其老化失去弹性,正确的练法应是在其拉开后,适时给它补充养分,好的增加周身弹性,延缓其自然老化。

练习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种在行功中练,以人体神经末梢带动周身,身固于内,意放于外;来拉动、牵引全身躯干至手指、脚趾末端的大小筋脉;另一种是运用周身气血鼓荡伸缩的转换,使全身的筋膨起。

开筋只是太极拳学的基本功修炼,可通过多种练习方法获得,根本谈不上什么上乘之学。开筋开骨始终是传统太极拳学功力修炼的必修课,不仅能调节气血、改善人体机能,更为日后进阶打下基础。

开筋包含两种含义,大至周身,小至关节、末梢,只有筋开才能强。开筋只是基本功,单纯开筋是不能达到易髓境界的,还须开骨,先辈所讲“骨开生灵”即指此,这涉及到开骨、润骨、透骨的过程,待最终将精气合一后才能进行易髓的训练。从传统拳学的角度来讲,力起于骨连于筋,骨能起弓背的作用,筋能起弓弦的作用;二者缺一不可。全套功法只有十八个动作,从气的起落、鼓荡开合、舒筋拔骨,每一式都有针对性的训练。可使周身劲力浑厚,劲力倍增。

先辈们对这套功法极为重视,因此它在社会上流行的较少,只是在部分传人中延传。传统太极拳基本功是具有针对性的训练和配套性的训练,如:太极大杆、太极栏板、太极棒、太极拳的沾粘功、太极拳的行功、太极拳的静功等 。方法很多,在此就不一一介绍了。各种基本功是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情况、不同的训练目的而有针对性的训练,但需要明确说明的是各项基本功达到一定要求后,其效力都应体现于太极拳每一式中。拳功一体,不能分家。各种基本功如何化入拳中,需要根据修炼者自身层次的实际情况,由明师指点,方能达到练有所用,体用一家。

五个男性健身的常识

现在,健身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为了强身健体,许多男人走进了健身房。需要注意的是,在锻炼时还需掌握一定的小知识。

1、大汗淋漓,小心脱水

男人比女人更需要水分,对男人来说,肌肉中所需的水分比脂肪中高三倍多,而在男人的身体中,肌肉占40%左右,在普通女性身体中,肌肉只占20%多一点。

水还能润滑关节,调节体温和溶解、运送进入人体的营养物质。一般男人每天需要两升左右的水,运动的男人会有成倍的耗水量。

2、训练中,要及时补充铬

铬是一种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矿物质,它可以降低人体内的胆固醇,增加耐力,还可以使肌肉增长、氧化 脂肪。

优质的葡萄和葡萄干有天然“铬库”的美誉。普通男人每天吃一串葡萄就可以提供足够的铬,参加健身运动的男人需要加倍。

3、身上常有淤血,需要补充维生素K

在锻炼中,有的人稍微磕碰,身上就起青肿或淤血,并且久久不愈,这是身体缺乏维生素K的一个信号。维生素K是“止血功臣”,缺乏它,会延迟血液凝固,严重者还会造成血液不能凝固。

花椰菜含维生素K十分丰富,每星期吃2~4次花椰菜能很好地缓解身上起青肿或淤血的情况,其次,芦笋和莴苣里也含有维生素K。常吃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不仅可以强化血管壁的柔韧性,还可以杜绝青肿和淤血的发生。

4、运动抽筋,注意补充钙、镁

运动后出现腿抽筋症状,并不表明你的运动量超负荷了,而是营养不足造成的。钙、镁协同在人体的主要作用是参与神经肌肉的传导,体育锻炼很容易造成人体钙、镁缺乏,继而使神经肌肉的传导受阻,导致腿脚抽筋。

成年男人每日钙需求量为1000到1800毫克,镁的每日膳食推荐量为350毫克,钙的来源充足,其中牛奶就是不错的选择。绿叶食物中所含的镁最容易吸收,在坚果、海鲜中也可找到丰富优质镁。

5、运动后性欲不佳,锌流失过多

锌被称为男人的“性元素”。体内锌不足,将会影响精子的数量和活性。对于参加健身运动的男人来说,会丢失更多锌,特别是出汗较多时,所以补锌对经常运动的男人尤为重要。

多吃瘦肉、牛排是摄取锌的有效方法。据测定,每100克瘦牛肉即可提供锌日需量的50%左右。海鲜、蘑菇、瘦肉、鸡蛋、粗粮中也含有丰富的锌。

足浴的六大健身养生功效

足浴也就是热水泡脚,是一种简单可行的健身方法。热水泡脚,可较快地扩张人体呼吸道粘膜的毛细血管,加快血液循环,从而使呼吸道粘膜内血液中的白细胞及时地消灭侵入人体的细菌和病毒,使人体免受感染。足浴可以 促进血液循环,达到强身健体的功效。

足浴能预防腿部,脚部疾病,经常站立者易患下肢静脉曲张,而足浴能加快腿部血液循环,使腿部静脉血及时回流,有利减轻腿的静脉淤血,防止下肢静脉曲张。足浴保健疗法又分为普通热水足浴疗法和足药浴疗法。普通热水足浴疗法是指通过水的温热和机械作用,刺激足部各穴位,促进气血运行、畅通经络、改善新陈 代谢,进而起到防病及自我保健的效果。足药浴疗法是指选择适当的药物、水煎后兑入温水,然后进行足药浴,让药液离子在水的温热作用和机械作用下通过粘膜吸 收和皮肤渗透进入到人体血液循环进而输布到人体的全身脏腑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代医学研究证明,88%患疾病的人与血液不畅有关,比方说血液粘度过大,就可能造成血流不畅,血流不畅就导致滞泻, 细胞营养供不上,就容易导致各种疾病,如老年性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肝硬化、各种溃疡等,足部有六十多个穴位和人体相连,通过对足部的刺激到对全身的 机理作用,增加新陈代谢,促使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从而改善以上的不足,减少疾病的发生,起到保健的作用。

脚部是人体经络汇聚的地方之一,人体各器官均在脚部有特定的反射区,足部反射按摩疗法是中华医学的宝贵遗产,有着 3000多年的传统历史,它通过刺激人体各器官在双足中相对应的穴位,产生神经反射,激活感应器官的功能,增强血液循环、调节内分泌失调、平衡血压、对高 血压、脑血栓、咳嗽、哮喘、腰腿痛、风湿、肾寒、胃寒、痛经、感冒、失眠、发烧、糖尿病、外科静脉屈张、脉管炎、骨伤科的足跟家刺、踝部关节炎、风湿性关 节炎,使用后都能起到增强血液循环,很好的辅助疗效,故对脚部按摩和刺激,能激发人体潜在的机能,调整身体失衡的状态,舒缓全身紧张,达到防病治病的效 果,有自我保健和延年益寿之功效。

治疗作用

调整血压

中医学认为,人体五脏六腑在脚上都有相应的投影,脚部是足三阴经的起始点,又是足三阴经的 终止点,踝关节以下就有六十多个穴位。如果经常用热水泡脚,能刺激足部穴位,促进血脉运行,调理脏腑,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祛除病邪、降压疗疾的目的。足浴 时,水的温度一般保持在40度左右,太高太低都不好;水量以能没过脚踝部为好,双脚放热水中浸泡5~10分钟,然后用手按摩脚心。

临床观察发现,采用中药泡脚治疗高血压,可有效地防止药物的毒副反应,且效果较好,由于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服药,要减少药物对人体的激素刺激一般采用外用中药法效果比较好。

改善血液循环

足 浴可以改善足部的血液循环。水的温热作用,可扩张足部血管,增高皮肤温度,从而促进足部和全身血液循环有人做过测试,一个健康的人用40℃-45℃的温水 浸泡双足30-40分钟,其全身血液的流量增加女性为10-13倍,男性为13-18倍。可见,足浴可确保血液循环顺畅和改善。

促进新陈代谢

足浴可促进足部及全身血液循环,由于血液循环量的增加,从而调节各内分泌的机能,促使各内分泌腺体分泌各种激素,如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这些激素均能促进新陈代谢。

消除疲劳

足浴的最大作用就是消除疲劳,古人从实践中早已总结出热水足浴来消除疲劳。

改善睡眠

足浴可通过促进足部及全身血液循环,加速血流,,驱散足底沉积物和消除体内的疲劳物质,消除疲劳使人处于休息状态从而改善睡眠。

养生美容

另足浴还具有养生美容,养脑护脑,活血通络等一系列保健作用。

推荐阅读:

  1. 太极拳的健身小魅力
  2. 健身推荐太极舒筋功
  3. 五个男性健身的常识
  4. 足浴的六大健身养生功效
本文链接: https://jk.yanglaozn.com/yundongyangsheng/1257.html
本文标签: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