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养生

牙疼?不防试一试按一下内庭穴

网友投稿 中医养生 2017-07-11

内庭穴归属足阳明胃经,有泻火、理气止痛等作用。内庭穴的位置:足背第二、三趾间缝纹,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和趾腱膜。分布有足底内侧神经的趾足底总神经,有足背静脉网;布有腓浅神经足背支。

内庭穴位置

内庭穴在足的次趾与中趾之间,脚趾缝尽处的陷凹中。在足背,第2趾与第3趾之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快速取穴

正坐,在足背2、3趾的趾蹼正中略后一些(约半横指)的凹陷处,按压有酸胀感。

主治病症

牙龈肿痛、齿龈炎、扁桃体炎、胃痛、跖趾关节痛、风疹块、急性肠胃炎、流鼻血、四肢冰冷、口歪、咽喉肿痛等。

功效作用

清胃泻火、理气止痛、消肿止痛、理气和血。

内庭穴准确位置图

内庭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是人体自带三大去火穴位之一。经常按摩内庭穴,能有效去除内火,利于人体健康。那么,内庭穴准确位置图在哪呢?接下来就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

内庭穴准确位置图

内庭穴在足背当第2、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此穴位于脚底部,在第二趾根部,脚趾弯曲时趾尖碰到处;约第二趾趾根下约三厘米处。主治齿痛、鼻衄、口歪、口臭、胃热上冲、喉痹、腹胀满、肠疝痛、泄泻、赤白痢、便秘、足背肿痛、发热、烦躁、嘈杂、食不化、小便出血、小腹满、石蛊、寒疟面肿、肠鸣、瘾疹、耳鸣等;但一定要找专业的医生,进行按摩治疗较好。

知识拓展:内庭穴的功效

1、内庭穴可治疗牙痛、扁桃体炎;可配合内庭、合谷。同时,还有口歪,可配合内庭、地仓、颊车;以及热证,可配合内庭、太冲、曲池、大椎。此外,还有胫痛不可屈伸,可配合内庭、环跳;厥逆,可配合内庭、章门;小腹胀,可配合内庭、临泣;睛痛,可配合内庭、上星。但需注意,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应用,以免加重病情。

  

2、内庭穴常用于人们疾病的治疗与保健,尤其适合小儿吐乳、消化不良;其中,小儿吐乳取双侧内庭穴,得气后加速左右捻转,不留针。消化不良,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不爱吃东西、腹胀、排便困难等症状,这种体质的人可采用按摩内庭穴法来改善。但需注意,最好拿一个小圆钝头的东西来按摩,这样刺激得比较到位。

以上就是关于内庭穴准确位置图的介绍。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帮助,祝您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冬天脚冰,多按内庭穴

足阳明胃经之内庭穴:冬天脚冰 多按内庭

位置

位于足背部,在第2、3趾间缝纹端。

取穴技巧

正坐屈膝,把足抬起,放在另一腿上。用对侧手之四指置足底托着,手大拇指在足背,并置于次趾与中趾之间,脚趾叉缝尽处的凹陷处即是。

功能

清胃肠湿热,通阳明腑气

主治

四肢冰冷、流鼻血、口歪、咽喉肿痛、胃痛吐酸

此穴对牙齿痛、急性肠胃炎有特效。同事对流鼻血、口歪、咽喉肿痛、胃痛吐酸、腹胀、泄泻、痢疾、便秘、足背肿痛等,都有良好的保健调理作用。在现在中医临床中,常利用此穴治疗慢性胃炎、急慢性肠炎、牙龈炎、扁桃体炎、脚掌或脚底关节痛等。

按摩

正坐屈膝,把脚抬起,放在另一条腿上。把对侧手的四指房子啊脚掌底部,托着脚,手的大拇指放在脚背。弯曲大拇指,用指尖下压按揉内庭穴,穴位处有胀痛的感觉。早晚各揉按1次,先左后右,每次揉按1-3分钟。

脚上十穴位保健功效 按内庭穴祛胃火

1.照海穴:缓解咽喉干燥

照海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照,意为照射,海,象征大水,“照海”顾名思义,指肾经的经水在此大量蒸发,具有吸热的作用,按压此穴能缓解咽喉干燥、目赤、失眠等由于阴虚火旺引起的症状。按压时,感到酸、麻、胀就可以了;按压时间不宜太长,5~10分钟即可。

2.内庭穴:祛胃火

在第二趾与第三趾的分叉处,对手脚发冷,体虚多汗,脸部神经比如牙疼有显着缓解效果。内庭穴最显着的一个特点就是可以祛胃火,可以说是胃火的克星。凡是胃火引起的牙痛、咽喉痛、鼻出血、口臭、胃酸、便秘都可以按摩内庭穴。按摩内庭穴祛热、祛胃火效果非常好。平时也可多用指端按压此穴,按压时,以一侧拇指的指端按住此穴,稍用力按压,以酸胀感为宜,每侧1分钟,共2分钟,每天坚持按摩。



3.太溪穴:补养肾脏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太溪穴是肾经上的原穴,原穴是指源头,生命的原动力。每天只要坚持揉按刺激太溪穴,就能够调动起生命的原动力,气血才会上达于面,下行于足。揉按太溪穴最佳时间是在每晚上9点,一次按30下。在按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正坐或平放足底的姿势。用手指按揉,按揉时一定要有酸痛的感觉,每天坚持按太溪穴能够防治因冬季气候所引起的常见病症。

4.大敦穴:清醒头脑

足厥阴肝经,此穴在大拇趾外侧(小脚趾那边)趾背上,由趾甲根正中致趾关节的外侧趾背上。主治肋胀痛、胸满、呕吐、腹泻、疝气、尿闭、腰痛、妇女小腹痛等。脚拇趾是一般所说“肝经”的起始处,肝经由此到生殖器、肝脏、脑、眼等依序。因此指压“大敦”的话,能使头脑清晰、眼睛明亮。指压时强压7-8秒钟,才慢慢吐气,每日就寝前重复10此左右。指压大敦有速效性。因此迟醒的早上,不妨在床上加以指压。


5.丰隆穴:祛湿化痰

按摩丰隆穴可以祛湿化痰,丰隆,象声,轰隆打雷。长期坚持按摩能把脾胃上的浊湿像打雷下雨一样排出去。从腿的外侧找到膝眼和外踝这两个点,连成一条线,然后取这条线的中点,接下来找到腿上的胫骨,胫骨前缘外侧1.5寸,大约是你两指的宽度,和刚才那个中点平齐,在附近压按,最感酸麻沉重或者痛感明显的地方,就是丰隆穴,每天按压3分钟左右。

6.隐白穴:健脾回阳

足太阴脾经,此穴在大脚趾内侧,距指甲跟脚一分处。主治舌本强、食则呕,善意、倦怠乏力、身体困重、食不下、脘腹胀痛、大便溏泄、下肢内侧肿痛或厥冷、足大趾运动障碍、黄疸等。以拇指指尖或棒状物压迫此穴,或是以拇指与食指捏住脚趾两侧,加以揉捏,间接刺激穴位。



7.涌泉穴:滋阴降火

脚掌前部1/3处(不算脚趾)、脚缘两侧连线处就是此穴。《黄帝内经》中提到“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就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这个穴位对于滋阴降火很有意义,可以缓解上火引起的口干、眩晕、焦躁等。方法是将拇指放在穴位上,用较强的力气揉20~30次,晨起和睡前按摩效果较好。

8.窍阴穴:治疗偏头痛

足少阳胆经,此穴在四脚趾外侧(小脚趾那边),距趾甲根脚一分处。主治往来寒热、口苦、肋痛、偏头痛、瘰疬(老鼠仓)、疟疾,股、膝、小腿外侧、四脚趾等处疼痛、运动性障碍等。


9.厉兑穴:通调肠胃

专家说,厉兑穴在第二脚趾趾甲旁,靠近第三脚趾侧,点压该穴,有清热利湿、通调肠胃的作用。用拇指指端点压脚趾上的厉兑穴,力度可渐渐增大,以有疼痛感为好,2分钟为好,以后用相同的方法掐压另一只脚上的厉兑穴。


10.至阴穴:清热散风

至阴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在小趾外侧,趾甲角外约一分处。湿热过盛易引起小便黄臊臭、尿频、尿急、尿涩痛。点按去火点至阴穴,可在15点到17点,此时是膀胱经最旺盛的时候,用大拇指按压此处,并坚持1~2分钟,然后再换另一只脚,每日2次。有清热散风、通利下焦的作用,对尿黄涩痛等症有很好的排泄效果。

脚上十穴位保健功效 按内庭穴祛胃火

脚上穴位按摩可以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根据中医经络理论,小腿上的穴位有66个,脚的穴位数目是33个,前者是后者的两倍。从踝关节到膝关节,分布着六经的部分经穴、合穴、络穴和郄穴及六腑的下合穴。下面为您介绍脚上穴位按摩的方法。

民间有句俗语,叫做“人老脚先老”。脚位于人体位置的最低处,承载着全身的重量,步履轻快,精神充沛,是人体气足神旺的表现,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精神百倍的感觉。而当人感到精神疲惫的时候,往往最先感到腿脚发沉无力。可见脚的健康状况关系到整个人体的健康状况。脚部保健则是养生延缓衰老的好方法。

十大脚上穴位按摩保健法

1、照海穴:缓解咽喉干燥

照海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照,意为照射,海,象征大水,“照海”顾名思义,指肾经的经水在此大量蒸发,具有吸热的作用,按压此穴能缓解咽喉干燥、目赤、失眠等由于阴虚火旺引起的症状。按压时,感到酸、麻、胀就可以了;按压时间不宜太长,5~10分钟即可。

2、内庭穴:祛胃火

在第二趾与第三趾的分叉处,对手脚发冷,体虚多汗,脸部神经比如牙疼有显着缓解效果。内庭穴最显着的一个特点就是可以祛胃火,可以说是胃火的克星。凡是胃火引起的牙痛、咽喉痛、鼻出血、口臭、胃酸、便秘都可以按摩内庭穴。按摩内庭穴祛热、祛胃火效果非常好。平时也可多用指端按压此穴,按压时,以一侧拇指的指端按住此穴,稍用力按压,以酸胀感为宜,每侧1分钟,共2分钟,每天坚持按摩。

3、太溪穴:补养肾脏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太溪穴是肾经上的原穴,原穴是指源头,生命的原动力。每天只要坚持揉按刺激太溪穴,就能够调动起生命的原动力,气血才会上达于面,下行于足。揉按太溪穴最佳时间是在每晚上9点,一次按30下。在按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正坐或平放足底的姿势。用手指按揉,按揉时一定要有酸痛的感觉,每天坚持按太溪穴能够防治因冬季气候所引起的常见病症。

4、大敦穴:清醒头脑

足厥阴肝经,此穴在大拇趾外侧(小脚趾那边)趾背上,由趾甲根正中致趾关节的外侧趾背上。主治肋胀痛、胸满、呕吐、腹泻、疝气、尿闭、腰痛、妇女小腹痛等。脚拇趾是一般所说“肝经”的起始处,肝经由此到生殖器、肝脏、脑、眼等依序。因此指压“大敦”的话,能使头脑清晰、眼睛明亮。指压时强压7-8秒钟,才慢慢吐气,每日就寝前重复10此左右。指压大敦有速效性。因此迟醒的早上,不妨在床上加以指压。

5、丰隆穴:祛湿化痰

按摩丰隆穴可以祛湿化痰,丰隆,象声,轰隆打雷。长期坚持按摩能把脾胃上的浊湿像打雷下雨一样排出去。从腿的外侧找到膝眼和外踝这两个点,连成一条线,然后取这条线的中点,接下来找到腿上的胫骨,胫骨前缘外侧1.5寸,大约是你两指的宽度,和刚才那个中点平齐,在附近压按,最感酸麻沉重或者痛感明显的地方,就是丰隆穴,每天按压3分钟左右。

6、隐白穴:健脾回阳

足太阴脾经,此穴在大脚趾内侧,距指甲跟脚一分处。主治舌本强、食则呕,善意、倦怠乏力、身体困重、食不下、脘腹胀痛、大便溏泄、下肢内侧肿痛或厥冷、足大趾运动障碍、黄疸等。以拇指指尖或棒状物压迫此穴,或是以拇指与食指捏住脚趾两侧,加以揉捏,间接刺激穴位。

7、涌泉穴:滋阴降火

脚掌前部1/3处(不算脚趾)、脚缘两侧连线处就是此穴。《黄帝内经》中提到“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就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这个穴位对于滋阴降火很有意义,可以缓解上火引起的口干、眩晕、焦躁等。方法是将拇指放在穴位上,用较强的力气揉20~30次,晨起和睡前按摩效果较好。

8、窍阴穴:治疗偏头痛

足少阳胆经,此穴在四脚趾外侧(小脚趾那边),距趾甲根脚一分处。主治往来寒热、口苦、肋痛、偏头痛、瘰疬(老鼠仓)、疟疾,股、膝、小腿外侧、四脚趾等处疼痛、运动性障碍等。

9、厉兑穴:通调肠胃

专家说,厉兑穴在第二脚趾趾甲旁,靠近第三脚趾侧,点压该穴,有清热利湿、通调肠胃的作用。用拇指指端点压脚趾上的厉兑穴,力度可渐渐增大,以有疼痛感为好,2分钟为好,以后用相同的方法掐压另一只脚上的厉兑穴。

10、至阴穴:清热散风

至阴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在小趾外侧,趾甲角外约一分处。湿热过盛易引起小便黄臊臭、尿频、尿急、尿涩痛。点按去火点至阴穴,可在15点到17点,此时是膀胱经最旺盛的时候,用大拇指按压此处,并坚持1~2分钟,然后再换另一只脚,每日2次。有清热散风、通利下焦的作用,对尿黄涩痛等症有很好的排泄效果。

推荐阅读:

  1. 内庭穴准确位置图
  2. 冬天脚冰,多按内庭穴
  3. 脚上十穴位保健功效 按内庭穴祛胃火
  4. 脚上十穴位保健功效 按内庭穴祛胃火
本文链接: https://jk.yanglaozn.com/zhongyiyangsheng/20588.html
本文标签:内庭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