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养生

瘦身容易瘦腿难!教你腿变苗条的14个穴位按摩法

网友投稿 中医养生 2017-07-10

分享14个能瘦腿的穴位。

1、血海穴

血海穴位于大腿内侧,从膝盖骨内侧的上角,上面约三指宽筋肉的沟,一按就感觉到痛的地方,有称为血海的穴位。(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有一块隆起的肌肉,肌肉的顶端就是血海穴,或者用自己的掌心盖住膝盖骨(右掌按左膝,左掌按右膝),五指朝上,手掌自然张开,大拇指端下面便是血海穴。)

2、伏兔穴

在大腿的前面,大家可以将大腿肌肉紧绷,然后看到伏起来的位置就是,像一只小兔子。

3、承扶穴

请大家先站立起来,然后用自己的手去摸臀部到大腿之间的横纹,中点部分就是承扶穴。

4、风市穴

位于大腿外侧,具体的做法大家可以仍然站立起来,保持立正的姿势,中指间触到的地方就是风市穴。

5、阴陵泉

阴陵泉穴是“小腿消肿穴”,经常给予刺激,便可以达到真正的消肿的目的,帮助身体除湿 。值得一提的是,你会发现眼袋也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 它就“藏”在膝盖内侧突起骨头的内下侧的凹陷处。 每天翘二郎腿,用掌心拍打阴陵泉穴3-5分钟就可让此穴位畅通,不妨在上午工作中时常变化姿势,给予它足够的刺激,也可为身体减压。

6、地机穴

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阴陵泉下3寸。

7、委中穴

我们整条腿的中间,还有一个横纹,就在膝盖的后侧。而横纹中点就是委中穴。我们可以将双手大拇指按住膝盖中间,而中指按到的地方就是委中穴。

8、足三里

教大家一个特别简单的方法,身体坐正,大腿和小腿曲成90度角,右手掌心放在膝盖骨上,四指下放,无名指尖位置为足三里,无非是找膝盖下三寸多一点。

9、悬钟穴

在我们的小腿上,把你的外踝尖先找到,然后顺着脚上骨头往上走三寸多一点(注:三寸就是你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合在一起的宽度),一般4指宽就足够,有凹陷的地方。

10、三阴交

经常按摩这个穴位,不仅可以瘦腿,还对女人的保养有很好的效果。这个穴位在内踝尖直上三寸(大约4指宽)。

11、承山穴

微微施力垫起脚尖,小腿后侧肌肉浮起的尾端即为此穴。取穴时应采用俯卧的姿势,承山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穴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的尖角凹陷处即是。

12、飞扬穴

“飞扬穴”与“承天穴”是亲密的邻居,它的位置就在承山穴外下方1寸靠外1寸的位置。这个穴位与腿部的体液循环息息相关,只要对它进行刺激就能促进双腿的血液循环和淋巴排毒。

方法:由于飞扬穴所在的位置肌肉较厚,所以采用敲打刺激的方式效果更好。可以用拳头稍用力敲打,以感到微微的疼痛为佳,反复敲打3分钟左右。

13、昆仑穴

昆仑穴位于外脚踝后方,在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它和飞扬穴一样,也与腿部的体液循环息息相关,对它进行按压刺激不仅能促进腿部体液循环,还能让小腿看起来更加紧实,对“筷子腿”的成型很有帮助。

方法:放松双脚,用拇指稍用力按压昆仑穴,间隔5秒钟,反复按压2分钟即可。

14、涌泉穴

脚趾缩起来时,位于“人”字形凹痕处。涌泉,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该穴位不仅能改善腿部浮肿,对改善疲劳和冰冷症状也有效。

血海穴是哪条经络上的穴位呢?

  血海穴是足太阴脾经上的穴位,血海主要用于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睾丸炎、荨麻疹、湿疹、皮肤瘙痒症、神经性皮炎、贫血、便血、尿血、下肢瘫痪、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等。

  血海是治疗血症的一个要穴,具有活血化瘀、补血养血、引血归经的作用。血海穴是生血和活血化淤的要穴,位置很好找,用掌心盖住膝盖骨,五指朝上,手掌自然张开,大拇指端下面便是此穴。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有一块隆起的肌肉,肌肉的顶端就是血海穴。

  患者平时可以指柔为主,每次按摩五分钟,每天两次,从而达到效果。如果选择针灸,建议前往正规机构或医院进行,以免对身体造成损伤。

血海穴位位置图和作用是什么

血海穴是足太阴脾经的一个输血,血海穴的位置是在大腿内侧,髌骨底缘内侧端上两寸在股内侧肌的隆起处。一般是从膝盖骨内侧的上角上面大约三横指宽斤肉钩地方一按就会感觉到疼,作用主要是会对一些病症进行调理。比如最常用调理皮肤科的疾病,比如神经性皮炎神经性的瘙痒以及荨麻疹瘾疹,另外血海穴还是调经的药穴,对于妇科的月经不调非常好的作用。因为它邻近膝关节所以对膝关节的一些病症,比如膝关节的疼痛,有很好的调理作用。可以进行按摩针灸,局部感觉到酸胀麻痛的情况就是按摩的力度是比较好的,也可以用艾条进行温灸,刺激血海穴达到治疗的作用。

血海穴的位置以及主要功能

血海穴,是足太阴脾经的一个普通腧穴,位于股前区,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内侧肌隆起处,在股骨内上髁上缘,股内侧肌中间;有股动、静脉肌支;布有股前皮神经及股神经肌支。主治妇科病,血热性皮肤病,膝股内侧痛。

【取穴位置】

在股前区,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内侧肌隆起处。

【穴位配伍】

配三阴交穴治月经不调;

配曲池穴治瘾疹。

【主治功能】

化血为气,运化脾血。

1. 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妇科病;

2. 隐疹、湿疹、丹毒等血热性皮肤病;

3. 膝股内侧痛。


春季预防风疹的特效穴——血海穴

春风既能带来温暖,也会带来风邪。风疹是风邪引起的最常见疾病之一。风疹最大的特点就是痒,如果不注意控制,会从一两个部位发展到全身。春季防风疹可以通过点按血海穴来治疗。

春风得意时,最需防风疹

春季草木开始发芽,气温逐渐回暖,但是料峭春寒时候的春风须得多多防范。春风得意时,稍不注意,风邪就会侵入人体。

有没有风,我们只要看看树木就知道了。那么,风邪侵袭了人体,我们怎么知道呢?“风者,善行而数变。”(《黄帝内经·素问》)中医认为,风邪变化无定,病变多样,在表可稽留于皮毛之间,在里可游走于经络之中。风邪侵犯肌表,就会出现风疹。

风疹的特点——痒

如果风邪藏留于皮毛或肌肉腠理之间,就会引发瘙痒难忍的风疹疙瘩,也叫荨麻疹。风疹最大的特点就是痒。但这种痒和平时的痒不一样。我们知道风最明显的特点是吹来吹去,不会固定在一个地方。风疹的痒也有相似的特点,它不局限在一个地方,你刚在这地方挠舒服了,过不了一会儿,那个地方又起了疹……往往一开始是一两个部位发痒,后来逐渐蔓延,发展到最后可能全身都痒起来,瘙痒难忍。

风疹是由风邪引起的,所以,遇到出风疹的孩子,有经验的老人都会说,要待家里,不要出去,不要吹风。大夫也会嘱咐说,多穿点儿衣服,别让风吹着。

需要注意的是,过敏体质的人特别容易发生风疹,要更加注意防范。

防风疹就按摩血海穴

血海穴,顾名思义,是血很多的地方。的确,这个地方就是气血的海洋,是一个多气多血的地方。皮肤瘙痒,其根源就在于血不润肤。所以,不光是风疹引起的瘙痒,老年人气血不足导致的皮肤瘙痒一样可以通过按摩血海穴来缓解。

此外,血海穴是足太阴脾经上的穴位,对于一切与血有关的疾病都有很好的调理效果。因此,不仅是皮肤瘙痒,女性的月经不调等问题也可以通过按摩血海穴来调理。

血海穴怎么找、怎么按

血海穴位于大腿内侧,膝盖附近。先找到膝盖的内侧缘,也就是髌骨内侧缘。髌骨是一个倒立的三角形,把同侧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无名指中部紧贴髌骨内侧缘向上丈量,食指指缘中间的位置就是血海穴。血海穴左右腿各一个。

操作要领:血海穴处的肌肉较厚,可用拇指用力按压、揉动

推荐阅读:

  1. 血海穴是哪条经络上的穴位呢?
  2. 血海穴位位置图和作用是什么
  3. 血海穴的位置以及主要功能
  4. 春季预防风疹的特效穴——血海穴
  5. 痛经、月经不调?试试按摩血海穴
本文链接: https://jk.yanglaozn.com/zhongyiyangsheng/20502.html
本文标签:血海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