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养生

夏天容易流汗 按这四个穴位能止汗

网友投稿 中医养生 2016-05-18

夏天容易流汗 按这四个穴位能止汗

夏天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闷热了,尤其是身材比较胖的人,很容易汗流浃背,每天至少要换两套衣服,因为一上午衣服就湿透了,紧紧的贴在身上特别难受,那么为什么一到夏天就会不自觉的出汗呢?这样是不是什么特殊的病症?如何止住出汗这种尴尬的情况呢?

首先,出汗是一个挺正常的生理现象,尤其是夏天出汗,因为出汗可以帮助我们调节体温,而且还能促进身体内的毒素外排,但是如果出汗已经影响到我们的正常生活的话,我们就要下手制止了。很多人出汗是因为自己的体质问题,大部分人只要稍微一运动就会出汗,接下来小编给亲们介绍三种容易出汗的原因。

1.精神性出汗

精神性出汗,是由于精神兴奋或者是痛觉刺激等原因所引起的,出汗主要是常见于手掌、腋窝等部位。而且人在精神紧张的时候,也是会出汗的,这就是所谓的精神性出汗。少数人还会出现汗如雨下、汗流浃背的情况,几乎全身出汗。

2.味觉性出汗

味觉性出汗,是属于一种生理现象,比如吃某些刺激性的食物,辣椒、大蒜、生姜、咖啡等引起出汗。

3.运动型出汗

这是属于生理运动所出的汗,每个人运动的时候都会出汗,而且肥胖体质的人就算是走路也会汗流浃背。

如何止住出汗

其实,大多数人出汗,不是因为运动,就是因为心气烦躁,小编介绍大家几个穴位,可以轻松降火止汗。

1.合谷穴

合谷穴位于大拇指和食指根部的中间凹陷处,按揉合谷穴可以使汗腺收缩,快速止汗。

2.行间穴

行间穴是属于足厥阴肝经的,能有效的祛除内心的肝经之火,清热泻火,止汗效果佳。

3.外关穴

外关穴属于手少阳三焦经,是中医对我们身体内脏器官部位的一种描述,祛除了三焦之火,人的焦虑和烦躁还有紧张感就会通通消失,身体通畅了,心静自然凉,出汗的情况自然就止住了。

4.大陵穴

大陵穴是心包经的原穴和输穴,既与心包经的元气密切相关,又是输送心包经元气的重要通道,经常按揉大陵穴,有很强的清心泻火的功效。

按六个穴位驱除疾病 按天枢穴治便秘

现在正值六月份,天气更加炎热了,高温天气让人出现诸多不适,诸如心烦意乱、精力不济易疲劳、失眠、抑郁等症状,按理说在这个本应是活力四射的夏季是不应该有这些问题的出现的。那么六月如何驱除疾病呢?推荐按摩6个穴位,可以有效地帮助大家赶走六月病。

一、养心神、助安眠

络却

络却属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是通达人体全身的水道,负责体内的津液循环,而络却穴位于头部,膀胱经脉之气从此处联络入大脑,后又返回体表。这个穴位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5寸,旁开1.5寸的位置,找的时候以承光穴为基准直上四个横指的位置即是络却。

食指按压络却穴,早晚各一次,每次3分钟左右,可以清热安神,平肝熄风,主治头晕、目视不明、抑郁症等症状。

当阳

当阳穴不在经络上,但是它有着特殊的功效,能够疏风通络,清热明目。当阳穴位于头部,与两个瞳孔分别在一个竖直线上,在前发际上一寸位置。找的时候双目目视前方,沿着瞳孔垂直向上过发际线一个指节的位置就是当阳穴。

用食指指腹按压当阳穴,左右各1~3分钟,对于改善头疼、眩晕、失眠、健忘等症状有很大的帮助。

灵台

灵台属督脉,督脉负责调解阳经气血,如果督脉气血异常就会发生头脑、五官、脊髓和四肢疾病,阳气过盛就会烦躁易怒,失眠多梦。灵台穴位于神道穴与心俞穴下方,被称为心灵之台,找的时候从两侧肩胛下角连线,与后正中线相交处向上推一个椎体,下缘凹陷处就是灵台穴。

灵台穴主治清热化湿,止咳定喘,经常用按摩槌轻轻敲打灵台穴可以改善颈部僵硬、忧郁、失眠等症状。

太冲

太冲穴属足厥阴肝经,足厥阴肝经是修身养性的关键经络,而太冲则是肝经要穴。太冲穴在足背,第一、第二跖骨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处,找太冲穴的时候只要沿着第一、第二跖骨间的横纹向足背上推,找到凹陷处即可。

太冲穴主治平肝泻热,舒肝养血,对于失眠、头疼、腰痛、全身胀痛、闭经、胆结石等症状都有治疗效果,按揉此穴对消除焦虑有明显的效果。

二、治肠胃不适

督俞

督俞也属于足太阳膀胱经,是督脉之气转输后背体表的部位,位于上背部,第6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找的时候以肩胛骨下角水平连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为准,往上推一个椎体,下缘旁开2横指处就是督俞穴。

重按督俞穴可以理气止痛,强心通脉,能够缓解心绞痛、主治发热、腹痛、腹胀、肠鸣等病症,肠胃有疾病或不适均可按此穴。

天枢

天枢穴属足阳明胃经,何谓“天枢”?脐上为天属阳,脐下为地属阴,天枢穴平齐于肚脐,犹如天地之枢纽,故名天枢。天枢穴在腹部,横平脐中,在前正中线旁开两寸位置。找的时候大概以肚脐旁开三横指处,如按压有酸胀感即是天枢。

按摩天枢穴时最好仰卧,以中、食两指按揉两分钟,可以理气调畅,调经止痛,对于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痢疾、便秘等症状都有疗效。

打嗝不止怎么办 按摩八穴位快速止住打嗝

打嗝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在生活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是,一打嗝就很尴尬、很头疼。吃饭的时候打嗝,喝水的时候打嗝,上班的时候打嗝,简直让人又尴尬又无奈。打嗝不止怎么办呢?小编就为大家提供几种穴位按摩法帮你快速止住打嗝,希望打嗝不止的尴尬远离我们!

1.内关穴

止嗝的时候可以在内关穴的部位用手指掐按住,内关穴的位置在手腕内侧6到7厘米的部位,也就是第一横纹下方大约2横指的距离上,用拇指按压内关穴5-10分钟效果比较好。

2.翳风穴

翳风穴位于耳后与耳垂平齐的地方,如果只是偶尔打几下嗝,用双手食指点按此穴就可以了,力度要轻柔些,以穴位产生酸胀感为宜,反复点按1分钟,即可止嗝;如果是顽固性呃逆,以顺时针方向旋转按压此穴,手法一定要重,不要怕疼,坚持旋压数次。

3.耳垂点

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紧紧捏住左右耳垂,两手同时用力将耳垂向下拉,力度以耳垂根受到刺激为宜,动作要缓慢,以免拉伤耳垂。将此动作重复多次后,就可使打嗝停止。

4.刮眉棱骨

把两手的拇指放在两边的太阳穴上按压,然后把食指弯曲起来,接着食指由侧面眉骨的部位,从内侧往外侧刮按,注意稍微用些力,能感觉到酸痛感最佳。

5.中指

掐按中指,用左右手手指将中指的顶部用力掐住,大约掐住1到2分钟之后就可以将打嗝止住。

6.口腔内

取一根细棉棒放入患者口中,用其软端按端前软颚正中线一点,此点的位置正好在硬、软颚交界处稍后面。一般按摩一分钟就能有效地控制呃逆。

7.少商穴

打嗝的时候止嗝还可以按摩少商穴,打嗝时用手指拇指按压少商穴的部位,令其产生酸痛感,然后持续按压半分钟即可起到止嗝的作用。

8.天突穴

天突穴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两锁骨中间,胸骨上窝中 ,将右手拇指放置于天突穴处,然后由轻渐重、由重到轻地揉按该穴0.5~1分钟,便可止嗝。

丰胸穴位的按摩方法


扁豆的营养价值


扁豆别名眉豆、峨眉豆、羊眼豆、茶豆等,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其嫩荚长椭圆形,阔而肥厚,像月牙一样,扁平微弯。扁豆开暗紫色花,豆粒和豆荚均可供食用,花、种皮可入药。扁豆有黑白之分.黑的古称“鹊豆”,白的叫白扁豆,或叫杨岸豆。白扁豆营养丰富,既可做滋补珍品。又可做盛暑清凉饮料。

1扁豆的营养成分相当丰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碳水化合物、热量、粗纤维、灰分、钙、磷、铁、锌、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还有维生素A、B、C及烟酸、氨基酸等。据测定,鲜扁豆含蛋白质2.7%,膳食纤维3.1%。

2扁豆还有磷脂、蔗糖、葡萄糖。

3扁豆中还含有血球凝集素,这是一种蛋白质类物质,可增加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的合成,抑制免疫反应和白细胞与淋巴细胞的移动,故能激活肿瘤病人的淋巴细胞产生淋巴毒素,对肌体细胞有非特异性的伤害作用。

扁豆的种子主要有红、白、黑三种.红扁豆又称“红雪豆”,用做清肝、消炎药,治眼生翳膜。白扁豆肉厚,形如半月,豆为白色,煮则绵软微甜,干炒则有韧性,可入药。黑扁豆周边红,愈如内中,色泽愈淡,未红处是青色,肉薄,极有韧性,且有白道如喜鹊的羽毛,故又名鹊豆。

一年生缠绕草本。小叶3,顶生小叶菱状广卵形,侧生小叶斜菱状广卵形,长—10厘米,宽4.5—10.5厘米,顶端短尖或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截形,两面沿叶脉处有白色短柔毛。总状花序腋生;花2—4朵丛生于花序轴的节上;尊上部2齿几完全合生,其余3齿近相等;花冠白色或紫红色,旗瓣基部两侧有2附属体;子房有绢毛,基部有腺体,花柱近顶端有白色髯毛。荚果扁,镰刀形或半椭圆形,长5—7厘米;种子3—5颗,扁,长圆形,白色或紫黑色。花果期7—9月。

扁豆的食用效果


1肿瘤患者的佳品:扁豆显著的消退肿瘤的作用。肿瘤患者宜常吃扁豆,有一定的辅助食疗功效。

2增进食欲:扁豆富含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经常食用能健脾胃,增减食欲,消暑清口。

3扁豆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铁:经常食用对缺铁性贫血患者有益。

扁豆的搭配宜忌



扁豆 + 香菇,促进消化

扁豆 + 山药,补脾益肾

扁豆的食用禁忌


1患寒热病者,患冷气人,患疟者不可食。

2扁豆忌生食,扁豆含有血球凝集素,倘若半生半食吃,往往引起头昏、恶心、呕吐等。

扁豆的搭配宜忌扁豆的选购扁豆品种较多,多以嫩荚供食用,只有红荚种可荚粒兼用,鼓粒的吃口也好,富香味。青荚种以及青荚红边种都以嫩荚吃口更好,不可购买鼓粒的。

扁豆的存储在阴凉通风处保存即可。

扁豆的烹饪小技巧防止吃扁豆中毒的办法是,做菜前先对扁豆进行加热。

水焯法,将扁豆投入开水锅中,热水焯透,放入冷水中浸泡后再烹调;干煸法,把扁豆放入烧热的锅内煸炒,炒至豆荚变色;过油法,把扁豆放人油锅中炸一下,捞出滤干油再烹制。如果不采用上述三法而直接煸炒.最好长时间地焖烧,这样较安全。尿路结石者忌食扁豆。一次不可食用过多,否则会发生腹胀,易产气,使人不快。扁豆种子烹调前应提前一天左右泡在水里,使豆子充分涨发。用扁豆粉干搽患处,能解毒生肌.治痘毒引起的全身糜烂。

扁豆的做法


排骨焖扁豆角


主料:猪排骨600克,扁豆300克,红萝卜1根,葱1颗,姜5片 ,橄榄油1大匙,生抽2.5大匙,镇江香醋1大匙,糖0.5大匙,盐1茶匙

做法:

1猪排骨洗净沿骨缝切成排骨块;扁豆摘好洗净切段;红萝卜切条,葱切段。

2炒锅热后放橄榄油,下葱、姜、排骨炒香,放入其他调料炒匀,加水至完全没过排骨,煮开小火炖50分钟。

3放入扁豆和胡萝卜,继续炖15分钟,至水收干即可。

清炒扁豆


材料:扁豆,蒜,葱 ,生抽,鸡精

做法

1扁豆去蒂和经络,洗净备用,蒜切成片,葱切成末

2将扁豆在沸水里焯一下,捞起来沥干备用

3油热,将扁豆倒入,大火翻炒几分钟,然后尝一尝看炒熟了没有,如果炒熟了加生抽,少许盐和鸡精,稍微炒匀,撒上葱花>>>快乐生活一点通面食:扁豆馅饼的做法

五花肉炖扁豆角


材料:带皮五花肉,扁豆,姜,葱少许,八角两颗,酱油,料酒,少许糖

做法

1五花肉切小块

2起锅,油7-8成热时,放八角炸一下,放五花肉煸至颜色发白,放酱油、料酒、少许糖、姜一起煸朝炒,添水淹没肉块,大火烧开转小火,至汁水渐干,肉里的油渗出时,放扁豆进去

3略放盐,翻炒一下后,旋小半碗水进去,大火烧开转小火慢慢炖,至豆角酥烂,撒上葱花即可出锅

扁豆丝炒肉


材料:猪肉100克、扁豆400克、盐、味精、葱、生抽、朝天椒>>>天天饮食面食:俞世清讲扁豆烩馍块的做法

做法

1嫩扁豆洗净切丝

2猪肉切丝,葱切末

3炒锅放油烧热,先放葱末煸炒出香味后,将肉丝放入翻炒,然后放入辣椒丝

4出香味把扁豆倒入,大火炒至熟,调味出锅即可

结语:扁豆烧肉相信大家都吃过,今天文章中也给大家推荐的几款扁豆烧肉的做法,有红烧也是清炒,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也挑选自己喜欢的吃法,不会做朋友可以照文章中的过程自己在家学习,方法还是很简单易懂的。

少泽穴:打通乳腺

少泽穴位在小指指甲根部外侧的地方,推拿方法是以手指指面或指面向下按压,并做圈状推拿,其它功效有改善产后乳汁过少、乳腺炎、中风昏迷,达到丰胸、促进乳腺畅通。

乳中穴:胸部坚挺

乳中穴位在于乳头的中心,推拿方法是以手指指面做圈状推拿,其它功效有改善性冷感,月经调理。这种方法可以使胸部更坚挺。

期门穴:通乳丰胸

期门穴位在左右乳头正下方第六肋间内端处,推拿方法是以手指指面或指节向下按压,并做圈状推拿,其功效有治疗乳痛、肋间神经痛、肝炎。丰胸原理:化淤解郁、通乳丰胸。

膻中:丰胸又美肌

刺激膻中穴可以最直接地激活雌性激素的分泌,是丰胸按摩中不可缺少的穴位。

<穴位位置>

在左右乳房内侧之间的正中央,用手指按下会有轻微的疼痛感,这穴位就是膻中。

<按摩手法>

将手指按在膻中穴上,用指腹缓缓地按下,动作持续3秒,然后也是慢慢撤走手指的力度,然后一下子松开手指,按压5次。

天溪:令乳腺发达

每天用手指按压,刺激天溪穴,能令乳腺发达,胸部变得更丰盈。

<穴位位置>

位于乳头向外延长线上,将手的虎口张开,正对乳房四指托住,拇指对着乳房外侧两处,肋骨与肋骨之间的地方,就是天溪穴。

<按摩手法>

打开双手,托着乳房,拇指刚好按在天溪穴上,从外往内,左右两侧同时缓缓地轻轻地按压。

渊腋:令胸部更坚挺更有张力

刺激渊腋穴,能加速血液循环,令摄入的营养畅顺地输送到胸部的每个角落,同时提升张力与弹性。

<穴位位置>

在侧胸部,举臂,当腋中线上,乳头下10厘米,腋下3寸,第4肋间隙中的就是渊腋穴。

<按摩手法>

按摩渊腋穴的时候,背部肌肉尽量往上伸展,保持挺直的姿势,用拇指指腹同时按压穴位,动作要缓慢,按下时会感觉到轻微的疼痛感,但按摩之后会十分舒服。

乳根:促进体液循环

按摩乳根穴能令雌性激素分泌,淋巴等体液循环畅顺无阻,同时对于产后补奶水也有不错的功效。

<穴位位置>

乳根穴位于乳头正下方,大约相距2根手指,第4肋间隙中。

<按摩手法>

用指腹按压乳根穴3秒,然后慢慢松开手指,每天刺激这个穴位数次。

想快速丰胸,坚持穴位按摩丰胸外,还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热毛巾敷胸部丰胸。每晚临睡前用热毛巾敷胸部两侧乳房3~5分钟,用手掌部按摩乳房周围,从左到右,按摩20~50次。按上述方法每天按摩1次,坚持按摩2~3个月,可使乳房隆起2~3厘米。

二、锻炼是丰乳的良方。参加体育锻炼,尤其注意锻炼胸部肌肉,使胸大肌发达,促进乳房丰满。平时注意站立和行走姿势,经常保持挺胸收腹,有利乳房得发育,参加游泳运动特别有助于双乳健美哦。

必知十个急救的穴位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一些急救常识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家中有老人和孩子的朋友更要注意,这样面对突发状况可以迎刃而解。在中医穴位方面有很多穴位可以救人一命,下面中医专家为大家介绍10个常见的急救穴位,赶紧来看看吧。

头痛按太阳穴

头痛发作时,可用双手食指分别按压头部双侧太阳穴(位于眉梢与外眼角中间向后1寸凹陷处),压至有胀痛感并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分钟,头痛便可减轻。

胃痛按揉足三里穴

胃痛时,用双手拇指按揉双腿足三里穴(位于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1横指处),待有酸麻胀感后坚持3~5分钟,胃痛便可明显减轻。

心绞痛按压至阳穴

心绞痛发作时常常伴有胸部压迫感、窒息感等。此时可按压至阳穴(位于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处),一般按压3~6分钟,心绞痛即可得到有效缓解。

胆绞痛按摩阳陵泉穴

胆囊炎、胆结石发作时,右上腹可发生剧烈绞痛。这时可用大拇指持续按摩右小腿的阳陵泉穴(位于膝盖斜下方,小腿外侧之腓骨小头稍前凹陷处)2分钟,即可获得良好的止痛效果。

肾绞痛按揉足三里

肾绞痛发作时,可用大拇指按揉三阴交穴(位于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反复按摩3~5分钟,肾绞痛便可得到缓解。

休克按压人中穴

刺激人中穴(位于人体鼻唇沟的中点)具有升高血压、兴奋呼吸中枢的作用。当遇到中风、中暑、中毒、过敏的病人突然出现昏迷、呼吸停止、血压下降甚至休克等情况时,可用大拇指尖按压其人中穴,往往能够起到急救的作用。

晕厥捏压合谷穴

中暑、中风、虚脱时,病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这时,家人可用大拇指捏压患者合谷穴(位于手背部位,第2掌骨中点,拇指侧),持续2~3分钟,即可缓解。

降血压按劳宫穴

因生气、暴怒、激动、劳累等原因导致血压急剧上升,这对患者生命有极大的威胁。此时按压劳宫穴(位于手掌心,握拳屈指的中指尖处),可使血压逐渐恢复正常。

呕吐压内关穴

呕吐时,可用中指压内关穴 (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处)来止呕,应压至有酸胀感为宜,约1分钟即止呕吐。

推荐阅读:

  1. 按六个穴位驱除疾病 按天枢穴治便秘
  2. 打嗝不止怎么办 按摩八穴位快速止住打嗝
  3. 丰胸穴位的按摩方法
  4. 必知十个急救的穴位
本文链接: https://jk.yanglaozn.com/zhongyiyangsheng/12594.html
本文标签: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