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运动养生

冬季滑雪技巧及注意

网友投稿 运动养生 2013-12-30

现在滑雪已经成为一项国际运动,在寒冷的冬季滑雪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滑雪是冬季特有的一项运动,非常富于挑战性的体育运动,如果你想要体验到滑雪带来的乐趣,必须要了解最基本的滑雪技巧,以及滑雪运动的一些常识,才能在不同难度的滑雪道上体验不同的感受,同时还有健身锻炼的效果,一起去下文了解滑雪的技巧及滑雪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吧!

一、滑雪技巧

行走:

虽然是滑雪,但总有需要走路的时候。在较平的地方可以直行,即雪板和行进方向平行。而较陡的则要像螃蟹般横行喽。初学者还是脱下雪板,到地方再装上更好。在坡上脱或装雪板前都要先调整到雪板和雪道垂直,以防雪板扔下你不管自己顺坡逍遥直下。

姿势:

双膝微曲。眼自然平视远方而不要盯着自己的雪板尖看。重心向前而不要向后,小腿要向前用力压紧雪靴。双手握雪杖向前举起,双肘微曲。初学者不要把手套在杖柄的绳套内。

减速:

滑雪时有两种雪板形状,初学者用八字形,又称楔形。减速时脚部的用力点是在双足的内足跟部,挺胸挺腹,是为了确保重心前倾。学快些,会了平行技术就漂亮了。另外,除非是在平地,初学者不要让雪板平行向前,要一直保持八字形,要加速时向内收一些,要减速时向外放一些,始终注意不要让速度太快。停的时候要先慢慢减速,不要追求快停。

转弯:

身体向左倾倒就会向右转,身体向右倾倒就会向左转。

摔倒:

最重要的是要收颔近胸以防后脑受击。其次是要放松肢体,僵直的身体更容易受伤。最后是不要硬撑,一旦失去重心,初学者不要试图重新取得控制,还是任由摔倒不易受伤。摔倒爬起时建议初学者脱下雪板,站起后再装上雪板。记住雪板要和雪道垂直。

二、冬季滑雪常识

一、如何选择滑雪镜

由于雪地上阳光反射很厉害,加上滑行中冷风对眼睛的刺激很大,应该选择全封闭型滑雪镜。外观类似潜水镜,但不把鼻子扣在内,外框由软塑料制成,能紧贴面部,防止进风。镜面由镀有防雾防紫外线涂层的有色材料制成。另外,在外框的上檐有用透气海绵制成的透气口,以使面部皮肤排出的热气散到镜外,保证镜面有良好的可视效果。戴眼镜的滑雪者在选择滑雪镜时,应选择镜框厚一点的滑雪镜,以便能将眼镜全部罩住。

二、如何防止进雪

滑雪时难免会有跌倒的时候,如果没有专用滑雪服,跌倒后雪会从脚脖子、手腕、领子等处钻进服装里,您只要有一副护膝,一副宽条松紧带外加一条围巾即可解决问题。用一副宽条带尼龙贴扣的松紧带将滑雪手套腕口紧紧扎住,雪就进不去了。另外,用一条围巾将领子与脖子之间的空间稍加填充,能保证雪不会进入领口,而且还能起到保温的作用。

三、如何保护皮肤

的刺激和雪面上强烈紫外线对皮肤的灼伤是构成皮肤伤害的主要原因。为防止水分的散失和紫外线对皮肤的灼伤,可选用一些油性的有阻止水分散失功能的护肤品,然后再用防紫外线效果较好的具有抗水性的防晒霜涂在皮肤上。如果滑行中感觉冷风对脸部的刺激太厉害,可选择一个只露出双眼的头套,再加一个全封闭型滑雪镜,可将面部完全罩住,能有效阻止冷风对面部的侵入。

四、如何补充饮食

冬季寒冷、干燥,人体水分散失较大,加上室内温度过高,人的内火较旺,应注意每日多饮水,适当补充一些水果,例如:橙子、鸭梨等。如果能备点润喉片,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五、如何选择内衣

当人处于运动状态时,身体会排出很多汗液;而当人处于停止运动状态时其热量和汁液的排放就少得多。因此贴身内衣最好不要使用棉制品,因为棉制品吸水性较好,会大量吸收人体排出的汗液,并且很难在短时间内挥发掉,不运动时就会使人产生寒冷的感觉。您可以将一件带网眼的尼龙背心贴身穿,然后在外面套上一件弹力棉背心,这样身体排出的汗液会透过尼龙背心吸附在弹力背心上,不会产生寒冷的感觉。

六、如何防止冻伤

应选用保温效果较好的羊绒制品或化纤制品对手部、脚部、耳朵等部位进行保温。另外,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1.备足御寒衣物。

2.不要擅自滑出滑雪场界线。

三、滑雪注意事项

1、雪具的选择

(1)雪板:一般与自己的身高相等为宜,根据自己的技术水平和控制能力可考虑雪板的长度比身高长10-15公分为佳。

(2)雪鞋:一般根据自己的鞋号或把脚穿进鞋里舒适、保暖为宜。

(3)脱离器:一般能将雪鞋固靠固紧,强度调到适中为宜。但初学者还可把强度调小,安全系数更高。

(4)雪杖:一般选用与自己身高的胸窝处长为宜,这样高的雪杖用起来灵活、方便、安全。但特别强调,一定将握革套在手腕上。

(5)雪服要轻便、舒适、鲜艳、美观、保暖。手套雪帽雪镜必备。但要求安全实用。

2、充分做好准备活动

滑雪是一项速度快灵敏性强的全身运动,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有高超技术的人,运动前必须做好准备活动,千万不能忽视。因为人体从静止到运动有个过程,这是符合生理规律的。一般准备活动内容有原地徒手操和行进间徒手操6-8节以及着板做各种压腿、弯腰、屈伸、俯卧、跳动等,对拉长肌肉、韧带,提高人体的力量、速度、灵敏、柔韧、平衡能力等都有着积极的作用。总之,通过充分的准备活动。可使身体和精神尽快的进入积极的运动状态,可以有效的避免意外伤事故的发生。

3、伤害事故的预防

由于滑雪速度快,场地起伏大、地形复杂,特别是年轻的初学者在“银色的世界”里,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很容易兴奋,注意力分散,这样就容易发生伤害事故。一般外伤的部位大多数为人体下肢的各关节处,主要是扭伤、拉伤、摔伤、脱臼、骨折和冻伤等。

为了滑雪者的安全和避免外伤事故的发生,下面重点介绍一下造成外伤的原因和有效的预防措施。

A、要充分做好运动前的准备活动,重点是拉长肌肉、韧带,较大幅度的活动各关节、特别是下肢关节。

B、对场地要充分熟悉了解,清晰记忆场地起伏不平、陡峭、急转弯的方位,坚持反复进行适应性练习,达到熟练通过为止。

C、注意天气的变化,在大风和大雪的天气能风度20米内禁滑,在零下30℃以上的天气禁滑。

D、避免超速滑行

一般情况下,滑行的秒速度达到15m/s情况下,就要适当控制滑行速度,头上必须带上头盔或护脑帽及防护镜。

冬季养生饮食小常识

随着一场初雪的落幕,让我们也切切实实的感觉到了冬季的到来,除了外在的防寒保暖,冬季的内在“养护”也尤为重要,而且冬季还是一个最适合进补的养生季节,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几种适合冬季饮食养生的小常识,大家可要牢记了。

冬季养生饮食小常识

1、冬季可适当吃点生姜,人们常说“冬有生姜,不怕风霜”。常食生姜能促进血液的循环,可发汗,并有促进胃液分泌以及肠管蠕动,帮助消化,增进食欲的作用。生姜还有抗氧化作用,临床上常将生姜用于外感风寒、头痛、咳嗽、胃寒、呕吐等症的辅助治疗。

2、冬季用大枣、红糖、桂圆、生姜熬汤可以起到促进血液循环流通、益气补血、安神驱寒的功效。

3、冬季常吃羊肉、狗肉这些性温的食物,可以起到驱寒解表、促进血管扩张、改善体表血液循环,使大家全身暖和。

4、冬季可以用西洋参泡茶,能够起到益气润肺、滋阴补阳的功效,对于体质较弱的中老年人有益冬季养生保健。

5、冬季常吃一些芝麻和花生,可以对身体起到增强御寒能力、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6、 冬季不能忽视饮水,有不少人认为冬季寒冷,人体出汗少,可以少饮水或不饮水,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冬天虽然人体出汗少,但组织液通过皮肤蒸发也可失去不少水分,一个成年人一天要失去约600毫升水,这种水蒸发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故也称“无感蒸发”。人在呼吸时,也会失水,呼吸道在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时,必须保持表面的湿润,每天仅此就要消耗掉500毫升水,加上排便失水,人体一天排出的水分约在 2500毫升左右。冬季人体只要损耗5%的水分而未及时补充的话,皮肤就会皱缩,肌肉也会变得软弱无力,体内代谢产物滞留,人便会感到疲劳、烦躁、头痛、头晕和无力,甚至还会诱发更为严重的疾病。

经常大笑可提高免疫力 老人长寿7个小常识

老人长寿7个小常识

据美国某网站近日报道,美国著名的老年医学专家哈维·科恩等人总结了在老年阶段保持最佳健康状态的一些窍门。

1、经常大笑。

多项研究证实笑能减轻压力,提高免疫系统功能,甚至能减轻疼痛。这些研究结论促进了“欢笑俱乐部”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参与者来到俱乐部中一同欢笑,做呼吸练习。

2、早些睡觉。

研究成果显示:50岁以上的人,如果每晚睡眠6~9个小时,那么他们的思维能力要强于睡眠时间较少的同龄人。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睡眠质量差的人皮肤会出现过早老化的迹象,包括长皱纹、肤色不均和皮肤弹性下降等。

3、减腰围

一个人的腰围是其现在和未来健康状况的预测变量,它甚至比体质指数更为准确。近期的一项研究表明:身材较为瘦弱的女性如果其腹部有较多脂肪,她们死亡的风险是腰围较小女性的3倍。科恩和其他学者认为,当人们摄取的食物热量较低时,会激活人体内部存在的长寿基因。

4、每年都做健康体检和筛查。

这对于预防疾病非常有帮助。重要的是及时对心脏病、乳腺癌和结肠癌做具体筛查,并接种流感和带状疱疹疫苗。此外,还需要检查一下自己所注射的破伤风疫苗是否是最新的,虽然它的有效期很长。

5、玩益智游戏。

穆拉利·朵莱斯沃米博士认为:益智游戏会对老年人的认知功能有益,它能激活大脑细胞,让老人掌握快速学习的能力。将益智游戏与体育锻炼结合起来,会对老年人的记忆力和认知功能产生积极效应。

6、及早查明中风迹象。

莎萨姆·侯赛因博士认为:处于中风过程中的人每分钟会丧失200万个脑细胞,这就是为什么要快速把他们送入医院进行溶栓治疗的关键。及早对中风进行治疗,能防止老年人大脑功能迅速衰退。

7、合理饮食来抗癌。

苏珊·洛夫博士认为:可以利用免疫系统来对抗癌症,比如注射疫苗。然而,其他一些方法也有抗癌的效果,如参加体育锻炼、食用健康的饮食和保持正常体重,它们都能降低女性患上乳腺癌的风险。

冬季饮食养生小常识

冬季寒冷,自然界生机闭藏潜伏。中医家依据《摄生消息论》关于“调其饮食,适其寒温”的论述,提出冬季饮食“三加一”。其内容是指冬季饮食的三大原则:保温、御寒和防燥,一附加是指进补。

“防燥”,就是通过饮食以防备干燥。冬季干燥,容易出现诸如皮肤干燥、皲裂和口角炎、唇炎等症,因此,饮食中补充维生素B2和维生素C十分必要。维生素B2在谷物和蔬菜中含量不多,多存在于动物肝、蛋、乳、豆类中;维生素C主要存在于新鲜蔬菜和水果中。

“三加一”的“一”是附加,指进补。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至开始是进补的最好时机。这里之所以把“进补”作为“附加”,是因为进补必须以“虚”为前提:虚则补之,不虚不补,更不能多补、滥补。

“保温”,就是通过饮食以保持体温,即增加热能的供给,饮食中增加蛋白质的含量。据营养学研究,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有肉类、蛋类、鱼类及豆制品等。优质蛋白质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易于消化和吸收。肉类中,以牛肉、羊肉和兔肉为最好,因为这些肉含动物脂肪较少。

“御寒”,就是通过饮食以抵御寒冷。据医学研究,人怕冷与其体内缺乏矿物质有关。因此,饮食中在注重供给热量的同时,应留意矿物质的补充。国人饮食,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一般来说,一个人只要不偏食,能泛尝豆、肉、蛋、乳等食物,是可以保证人体对钾、钠、铁等元素的需求的。特别怕冷的人,可以多补充些根块和根茎类蔬菜,如胡萝卜、藕、莴笋、薯类等,因为这类蔬菜矿物质含量都较高,老年人为防骨质疏松,还可适当吃些豆类、花生、牛乳、虾皮、牡蛎、蛤蜊和橙子等含钙较多的食物。

进补必须合理。“虚则补之”,虚有气、血、阴、阳之分。气虚者,头晕目眩,疲倦乏力,少气懒言,体弱自汗,可补以人参健脾丸、益中补气丸,或食些人参、山药、苡仁之类;血虚者,面色无华,手足麻木,心悸怔忡,视物昏花,可补以十全大补丸、归脾丸,或食些红枣、桂圆、阿胶、枸杞子之类;阴虚者,五心烦热,心烦失眠,盗汗遗精,口燥咽干,可补以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或食些银耳、燕窝、百合、黄芪等;阳虚者,面色苍白,形寒肢冷,阳痿早泄,腰膝冷痛,可补以金匮肾气丸、鹿茸片,或食些牛肉、羊肉、肉桂、麦乳精等。

夏季户外游泳小常识

夏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在空闲之余到泳池或是海边游泳消暑,那么关于游泳的一些注意事项你都知道吗?例如在水中抽筋、溺水后的急救都是必知事项。在炎热的夏季游泳消暑的同时别忘了注意安全,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讲。

一、什么人不适宜游泳

并非任何人都适宜游泳,一些疾病患者如果贸然下水游泳,往往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诸多不利。

1.患有心脏病、高血压、肺结核、精神病、癫痫病的人不适宜游泳,因为这些人难以承担大运动量,在水中容易发生意外,所以上述疾病患者在痊愈前不要游泳。

2.凡有传染性皮肤病,严重的沙眼、中耳炎、细菌性病疾的患者由于对别人有传染性,在病未愈时,也不应到公共游泳场所游泳,以免传染他人。

3.凡患病或病后初愈的人,由于身体抵抗力差,下水游泳易产生不良反应,容易感染其他疾病或使病情加重,所以此时也不要游泳。

二、什么时候不适宜游泳

1.饭后。饭后不适宜游泳,因入水后胃部受到水的压力及冷水刺激,容易引起痉挛、腹痛,久而久之还会引起慢性胃肠炎。一般饭后要过40分钟方可游泳。

2.酒后。喝酒以后也不要马上去游泳,因为酒中的酒精对中枢神经有麻痹作用,此时身体机能低下,游泳易发生意外。

3.经期。妇女在月经期最好不参加游泳活动,因为此时子宫口开放,细菌容易进入阴道而引起感染发炎。

三、游泳前要做好准备活动

入水前的准备活动是极为重要的。准备活动还可以提高心脏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的功能,使血液循环和物质代谢加快。同时准备活动还可以提高运动系统的工作能力,使肌肉弹性及力量增加,扩大关节活动范围,这对于防止游泳时产生创伤有很大的作用,还可以避免入水后发生身体不适应的情况。

准备活动的内容及运动量要根据游泳姿势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内容,基本原则是把参与活动的所有肌肉、关节充分活动开,活动量不宜太大。

入水前还需要用冷水擦身,以使人体适应冷水的剌激。

四、水中抽筋的处理

游泳时经常会发生抽筋现象,大部分是由于肌肉疲劳、过度紧张、水冷或动作不协调引起的。最易发生抽筋的部位是小腿和大腿,其他如手指、脚趾也常常会发生抽筋现象。

一旦发生抽筋现象,首先要保持头脑冷静,千万不要惊慌失措,应立即上岸,擦干身体,对抽筋的部位进行按摩,同时要注意保暖。

小腿抽筋:如小腿抽筋可深吸一口气,仰浮水面用抽筋腿对侧的手握住抽筋腿的脚趾,用力向身体方向拉紧,同时用同侧的手掌压在抽筋肢体的膝盖上,协助小腿伸直,还可以用拇指用力捏抽筋下肢的小腿肚子中央(承山穴),慢慢游回岸边。

大腿抽筋:如果是大腿抽筋,在深吸一口气后,仰浮水面弯曲抽筋的大腿与上体成直角,使膝关节弯曲,然后用两手抱住大腿,用力使上体贴在大腿上,并加以振动,之后立即向前伸直,慢慢游回岸边。

五、溺水的急救

溺水是人在游泳时易发生的一种意外事故。遇到溺水者,一定要尽快进行急救处理,要以最快的速度使溺水者恢复正常的气体交换。溺水者被救上岸以后,要迅速脱去其衣服,除去其口腔内、鼻腔内的脏物黏液,进行倒水及人工呼吸。抢救时,最好将溺水者放在斜板上(斜坡等自然地形也可以),头朝下,这样可起到控水作用。

关于人工呼吸,目前广泛用的是口对口吹气法和俯卧压背法。

口对口吹气法的具体操作是:溺水者取仰卧位,救护者在其旁边,以一手捏住溺水者的鼻子,另一手托起溺水者的下颌使其呼吸道畅通,然后深吸一口气,用嘴对准溺水者的嘴并用手徐缓压迫溺水者的胸廓帮助其呼吸。这样反复规律地进行,每分钟做17次左右(与一般人呼吸次数同)。此法操作简便,易于掌握,效果良好。

俯卧压背法的具体操作方法是:溺水者取俯卧位(胸腹贴地),两臂前伸,一侧肋部弯曲,正好使头侧枕于手臂上,另一只手向外伸展,救护人两腿跪在溺水者的大腿两旁,将双手放在其背部两侧,大拇指靠近背脊骨,其余四指稍稍松开,并微微弯曲,然后俯身向前,徐徐用力向下压缩,在这个过程中,可将溺水者肺内空气压出,形成呼气,然后身体退回原姿势,同时把手放松,除去压力,溺水者的胸廓扩张,使空气进入溺水者胸部形成吸气。一压一松,有规律地进行,每分钟约17次左右。

抢救成功后,可让溺水者服糖水、热茶,并注意保暖,必要时送医院进一步诊治。

推荐阅读:

  1. 冬季养生饮食小常识
  2. 经常大笑可提高免疫力 老人长寿7个小常识
  3. 冬季饮食养生小常识
  4. 夏季户外游泳小常识
本文链接: https://jk.yanglaozn.com/yundongyangsheng/6793.html
本文标签:小常识